2025年4月17日上午,应我院杨家宽教授邀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兰阳副教授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师生进行交流并作《三维笼状配体限域单镍位点驱动CO2光催化还原》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侯慧杰教授主持,于华中科技大学东九教学楼D320举行。

太阳能驱动的高效CO₂选择性还原虽具挑战,但在碳和绿色燃料生产方面展现了巨大潜力。兰阳副教授创新性地引入三维葫芦脲(CB[n])笼装分子作为配体,与镍(Ni)离子形成有机金属配合物均相分子催化剂(CB[7]-Ni),成功实现了CO2的光催化还原。CB[7]-Ni在可见光照下实现了72.1µmol·h⁻¹的CO生成速率,选择性高达97.9%,优于大部分报道的均相或异相光催化体系。兰阳副教授详细阐述了反应机理,CB[7]-Ni的笼装结构有利于CO2分子的选择性捕获,并且CO2分子可以被位于CB[7]窗口配位的Ni催化中心高选择性转化。该工作为后续高活性分子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巧妙的新方案。
报告后,兰阳副教授与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就光催化CO2还原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参会的老师与同学们都受益良多。
兰阳副教授简历:
兰阳副教授(Yang Lan)现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化工系。2015年于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工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6月加入UCL化工系,创建并领导独立研究团队。近年来,其课题组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60余篇研究论文。现研究方向涵盖光催化产氢、二氧化碳还原、甲烷转化、塑料降解以及气体分离膜技术。